一、系统目标
为海水养殖(如鱼类、贝类、海参等)提供实时、精准的水质监测,优化养殖环境,预防病害,提升产量和质量,降低人工巡检成本。
二、核心监测参数
参数 检测意义 传感器类型
溶解氧(DO) 影响生物呼吸和生长,需维持4-8 mg/L 光学/电化学传感器
温度 影响代谢和繁殖,需根据物种设定阈值(如15-30℃) 数字温度传感器
盐度 海水养殖核心指标,通常25-35‰ 电导率传感器
pH值 影响生物酶活性,适宜范围7.5-8.5 玻璃电极传感器
氨氮(NH₃-N) 毒性物质,浓度需<0.02 mg/L 离子选择性电极/光学传感器
亚硝酸盐(NO₂⁻) 高浓度导致缺氧,建议<0.1 mg/L 分光光度法传感器
浊度 反映水体悬浮物,影响透光性和生物行为 光学散射传感器
叶绿素a 监测藻类密度,预防赤潮 荧光传感器
三、系统架构
感知层
传感器网络:部署于养殖池、进排水口等关键节点,支持防腐蚀设计(如钛合金外壳)。
供电方案:太阳能+锂电池(离岸场景)或市电(近岸)。
抗干扰设计:防生物附着涂层,自动清洁装置。
传输层
通信方式:
短距离:LoRa、ZigBee(适用于集中式养殖场)。
长距离:4G/5G、NB-IoT(适合分散式或离岸场景)。
边缘计算网关:本地数据预处理(滤波、异常值剔除),降低云端负载。
平台层
云端服务器:存储历史数据,支持AI分析(如预测溶氧变化趋势)。
本地服务器(可选):保障网络中断时基础功能运行。
应用层
可视化平台:实时仪表盘、数据曲线、多参数关联分析。
移动端APP:报警推送(短信/微信)、远程控制增氧机/投饵机。
四、核心功能
实时监测与报警
自定义阈值报警(如溶解氧低于3mg/L触发声光报警并启动增氧机)。
多级预警机制(提醒、紧急、灾难级)。
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
自动生成水质日报/周报,对比历史数据。
AI模型预测溶氧波动、藻类爆发风险。
设备联动控制
根据水质参数自动调节增氧机、水泵、投饵机。
支持手动/自动模式切换。
权限管理与追溯
多角色权限(管理员、技术员、养殖工)。
数据区块链存证(可选),满足合规要求。
五、实施步骤
现场勘察:确定监测点密度、通信信号覆盖、供电条件。
硬件部署:安装传感器、网关、供电设备,防雷击设计。
软件配置:云端平台对接、报警规则设定、用户权限分配。
联调测试:模拟极端场景(如断网、参数超标),验证系统稳定性。
培训与交付:操作手册、故障排查指南、定期回访。
七、优势与创新点
精准性:多传感器数据融合+AI校正,减少误差。
扩展性:支持添加新参数(如重金属监测模块)。
低功耗:NB-IoT模块待机功耗<5mA,适合太阳能供电。
灾备设计:本地缓存数据,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。
八、应用案例
山东某海参养殖场:部署后溶氧超标事件减少70%,年度增产15%。
福建大黄鱼深海网箱:通过叶绿素a监测提前预警赤潮,避免损失200万元。
通过该系统,养殖户可实现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转型,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。